收藏我們
Industry Information
04先進制造與現代物流的關系與特點
物流業是典型的服務業,這一點毋庸置疑,而且是極其重要的服務業。我國物流服務業占GDP約15%,也就是說占整個服務業約25~30%,由此可見其的重要性。但是,我們也要看到,相比于服務業的廣闊范圍,物流業的要小很多,因此,討論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兩業融合的重要性也要大打折扣。
因為工作的關系,我在過去20多年中有多次機會參觀SEW公司位于德國的工廠。在2000年第一次參觀的時候,向導很熱心帶我們參觀了整個SEW工廠。一開始,向導詢問我們,是要參觀其先進制造系統,還是要重點參觀現代物流系統,我們希望兩者都看一下,重點看物流系統。由于中國當時的制造業水平還比較落后,我們看到很多的新技術都是聞所未聞,其先進的加工中心和自動化物流系統,都讓我們大開眼界,也深刻影響了我們對制造業物流的理解。更加難能可貴的是,后來的每一次參觀,我發現無論是制造工藝,還是物流系統,都有很大的改進。最后一次參觀是在2016年,他們這次重點介紹的是其工業4.0系統,即以柔性化為代表的生產線和物流系統。SEW工廠的發展路徑,也回答了我們的一個問題,即先進制造與現代物流的深度融合并非是一個靜止的過程,而是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。
SEW生產車間(圖片來源于網絡)
首先,先進制造業是建立在先進設計理念,先進生產工藝和先進的生產設備之上的。當然還離不開供應鏈的支持,離不開持續的研發投入,離不開先進的管理系統。德國的制造為什么長期居于世界的先進水平,最關鍵的一點是其過硬的質量。無論是飛機、汽車,還是家用電器,開關,水龍頭等,都是如此。低端制造和高端制造的分水嶺在于其制造質量,沒有高端制造能力的企業,只能從事一些低端產品的生產。而要進入高端制造領域,首先要提升的是制造能力。這里包括產品設計能力,產品加工能力,產品檢驗能力等一系列指標。
其次,物流是先進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現代物流一方面為先進制造提供了實時準確的物流支持,另一方面是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。生產效率的提升是充分優化生產工藝,完善物料配送策略,減少過程等待來實現的,而產品質量的提升一方面是先進的制造工藝和加工手段所決定的,另一方面則是合格的零部件儲存和供給,數字化支持下的實時準確的配送。如果我們去參觀一個典型的機械制造車間,我們會發現,物流所占據的場地往往要比生產場地還大,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物流對生產的重要性。
第三,先進制造的另一特點是高質量和低成本(也即高利潤)。質量和成本是一對矛盾,讓很多人非常困惑的是,先進的制造業是如何同時實現高質量和低成本的?我們知道,大規模生產會從很大程度上降低生產成本。這里有幾個方面,其一是研發設計的攤銷會因為大規模的生產而變小,甚至微乎其微,其二是原材料和外協的成本會因規模化而降低,第三是采用流水線生產、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,將會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。這里所說的每一部分都與物流息息相關。在定制化取代規模化生產的今天,那又是如何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?這其中的奧妙就在于標準化和柔性化。產品的定制化要想取得高效,首先是建立基于模塊化的標準化產品系列,其次就是生產的柔性化。在這一過程中,柔性化的物流系統將起到關鍵作用。
第四,無論是先進制造業,還是現代物流業,他們都在不斷發展,因此,兩者的深度融合也建立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之上。我們參觀的SEW工廠,幾十年間,其加工中心從最開始的20多道工藝,逐漸減少到只有2~3道工藝,產生了質的飛躍,隨之而來的是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。而隨著工業4.0的開展,物流系統在系統柔性、過程可視化等方面也在快速迭代,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生產需求。
現代物流作為制造業的重要支撐系統,必將通過數字化、智能化等手段,為制造業插上騰飛的翅膀。
蜂鳥中臺健康監控系統
05先進制造與現代物流融合的關鍵點
長期以來,物流就是制造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從這一點看,兩業本身就已經是事實上的深度融合。那問題來了,既然如此,我們為什么還要提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深度融合這個話題呢?
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不妨先回答當前存在的問題是什么?
對制造業物流來說,可以分為內外兩個層面:對內稱為生產物流,對外稱為社會物流。顯然,兩者之間是有密切的聯系的,甚至是密不可分。從供應鏈角度看,生產的上游是原材料和配套件,生產的下游是銷售流通環節。兩者互相銜接,互為補充。
現在的問題是:
1 從內部物流看,存在物流自動化水平不夠,庫存控制不精確,空間利用率低,物流路線設計不合理,數字化水平差,物流的柔性化不夠等問題。這些問題共同推高了生產成本,降低了勞動效率。比如,一種流水線生產線,可能因為物料供給不及時或物料出現差錯而停工,又可能因為管理水平問題而使得問題處理時間變得更長,從而進一步影響生產。
某工業制造行業物流中心
一個相對封閉的供應鏈系統,應該達到的目標是整個供應鏈系統的基本平衡,這樣才能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。一旦供應鏈失衡,就會傳導到上下游企業,使其生產受到影響。有時,我們看到這種失衡是結構性的,有時是隨機的,無論是何原因,都將對企業的決策產生影響。
3 從內外物流的銜接方面看,存在上下游銜接不暢的問題。這也許是兩業融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。銜接不暢存在于硬件和軟件兩方面。所謂硬件不銜接,可能是托盤載具等的不兼容,標準化程度不夠,而軟件的不銜接則是信息連接不匹配,缺乏統一的接口。對物流來說,沒有什么比標準化、單元化更加重要的議題了。但有時我們又不得不面對非標問題的產生,這是具有挑戰的一面。
4 從信息化方面看,普遍存在信息不透明,管理混亂,各自為戰的問題。信息化在未來制造業和物流業中都舉足輕重,對兩業的深度融合將產生深遠影響。尤其是AI時代,信息化的重要性將越來越凸顯。
5 從總體看,我國的制造業雖然有處于高端的企業,但大部分企業還處于較為低端水平,而物流情況類似。面對這一現狀,提升各自的水平本身就是融合過程的具體用作。生產規模決定了企業的制造水平和物流水平,不可能脫離這個基本情況去談什么兩業融合。當然,我們也不要為我們的低端制造業和物流也感到沮喪。其實,縱觀全世界,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,小規模制造業企業不可能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。無論是德國還是意大利,其情況也是如此。
總體來說,解決以上的問題,就是兩者深度融合的核心內容。兩業融合的根本是提升產品質量和效率的同時,還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,舍此無他。從這一點看,我國低端制造業過于分散的局面必將發生根本改變。因為,先進制造業面對的對象將是以規模化生產為主的企業,在一個生產規模過小,生產力水平很低的企業實施兩化融合是不可想象的。
人們往往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。過去我們可以驕傲的是制造業的全面覆蓋,這的確是中國有別于世界其他國家的。但我們的總體水平之低也是有目共睹的。中國制造業之所以內卷嚴重,不是因為制造業水平太低,而是低端制造的嚴重過剩。一個嚴肅的課題是:如何通過實施兩化融合,引導我國制造業的整體水平提升?對于物流或供應鏈來說,需要明確一個事實是,盡管其對先進制造是如此的重要,但物流和供應鏈只能為先進制造提供便利,如更豐富和更靈活的采購渠道,更低廉的物流成本,更合適的庫存水平,以及更嚴格的質量控制等,其本身不能將制造水平推高到一個新的高度。先進制造的根本在于其設計水平、創新能力和加工水平等,這是物流和供應鏈所無法完成的。
自動化立體庫
需要特別指出的是,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兩業融合并不是程式化的簡單概念,也無法通過一些概念化的指標去評估,比如,不能說建立了自動化立體庫就是融合了,沒建立立體庫就沒有融合,兩業融合的根本目標是大幅度提升生產力水平和降低生產成本。這一點,值得每一個企業去體會和思考。
06要避免在兩業融合過程中走入誤區
兩業融合預期能夠達到的效益是巨大的。但同時也要避免兩業融合過程中的誤區。
其一,避免制造業的過度服務化,出現空心化;
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,說到底還是要激發制造業的活力。但要警惕出現過度服務化的趨勢。過度服務化的表現多種多樣,如資本的過度介入就是典型的一種。資本因為其逐利性,會被肆意炒作而形成泡沫,互聯網企業燒錢、拿流量、上市就是一種典型的手法,一旦資本通過上市等手段獲取暴利,剩下的就必然是一地雞毛,對制造業企業形成反噬。任何一種技術或業務模式的改進,都有其適應性和邊界,而事物的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,一旦突破,就會走向反面。
其二,避免服務化的走過場,形式化,避免搞樣板工程;
兩業融合為制造業的提質增效指明了方向。然而,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,向服務延伸并非是駕輕就熟的一件事,也不是其強項。很多企業對兩業融合所帶來的效益還存有疑慮,只是在政府補貼的情況下,擺擺樣子,走走過場而已。這樣的例子很多。以物流服務業為例,人們普遍認為智能制造與物流的關系并非如此緊密,之所以上現代物流系統,很大程度上是樣板工程的需要,是上級領導的要求,或者是因為要申請國家和政府的補貼才采取的行動。而其建設目標,也不是從實際要求出發,而是從領導喜好出發。許多華而不實的樣板工程就此誕生,而于事無補。
其三,避免對兩業融合概念化,甚至產生迷信;
一是認為兩業融合是萬能的。持這種觀點的人,把兩業融合作為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,認為只要實施兩業融合,整個行業就會蒸蒸日上,而忘記仍然需要艱苦創業,不斷創新,才能克服企業發展過程的各種問題,保持企業的的活力和競爭力。兩業融合既是虛實業務的結合,也是人的結合,對于自身并不熟悉的新領域、新技術、新模式,其本身就充滿挑戰和危機,企業的固有問題不會因為實施兩業融合而自然消失。如果企業心存僥幸,企圖借用兩業融合而掩蓋自身問題,是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結果的。
二是認為兩業融合是一勞永逸的。持這種觀點人,把兩業融合看成是靜態的和機械的。事實上,兩業融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,不僅表現在業務的廣度即不斷擴展方面,更表現在業務的深度即不斷迭代,不斷深化方面。從某一時間點看,兩業都是有其邊界的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其邊界也在不斷擴大。從根本上講,兩業融合開啟的是制造業發展的新的大門,這扇大門是如此廣闊,短期內看不到邊界。
三是認為兩業融合的模式是固定不變的。不同的制造業企業,由于產品不同,規模不同,基礎不同,地域不同,要求不同,發展方向不同,生產模式不同,生產工藝、流程不同,差異很大。這種差異和獨特性決定了每個企業的兩業融合過程和方向的獨特性。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模式。千萬不要試圖復制成功企業的模式,而是要從自身需求出發,制定自身的策略和發展方向。
其四,追求無人化和智能化不是目標,只是手段,要兼顧平衡、就業、環保、節能等多方面的問題。兩業融合表面上解決的是制造業的問題,其實質是解決社會的長期和可持續發展問題。通過兩業融合,通過引入服務,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制造業的潛力,在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,降低產品的成本。同時,我們也甚至不宜過分強調智能化和無人化,而是要通過引入服務,通過做大做強,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制造業這一個龐大的行業之中。
上一篇:史海鉤沉:老家躲匪記